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中國婦女纏足研究的概況>摘要

林秋敏, <中國婦女纏足研究的概況>,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 (85.08), 頁287-296

一、綜論
對纏足的發展始末作一概括性的論述,內容大致包含纏足的起源與發展情形、解放過程,並論及纏足方法、過程與相關文物,也就是以較全面的角度來探討纏足的發展史。

1.Levy, Howard S. Chinese Footbinding --The History of a Curious Erotic Custom, New York, 1966.
→最早出版的專著。大量採用《采菲錄》為材料,間有訪問記錄為素材。
2.(日)岡本隆三,《纏足物語》,東京,東方書店,1986。
→亦大量採用《采菲錄》,特色在於敘述纏足與男女兩性發展的關係,但全書未註明引用出處。
3.高洪興,《纏足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同樣以《采菲錄》為主要素材,內容比上列二書更為豐富、全面。

二、考證
考證纏足的起源似乎是早期纏足史研究的焦點,專文、專著不少。學者大都用用古籍、文學作品或出土文物為證,目前為止(1996A.D.),較採信窅娘起源,強調纏足的發展趨勢乃起於宮廷,再慢慢傳出。但林秋敏個人認為,纏足應源於唐末審美觀由大而小的變化,再經宋代理學壓抑女性的思潮而產生,南唐並未有纏足的具體證據。

三、解放運動
林秋敏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探討,每一階段均因主政者與領導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清末--研究成果豐碩,多與救國論述結合,維新派、西方人士等均不遺餘力。
2.北洋政府時期--不纏足運動中輟。研究成果少,僅限於區域性的研究,未觸及全面性。
3.國民政府時期--資料散佚,不利於研究,僅有林秋敏的碩論探討過。
4.台灣的天然足運動--受總督府的宣傳、日本官民的鼓勵與影響及大陸放足運動發展而成。

四、相關文物
以柯基生的專書為代表。

五、結論
1.史料問題
林秋敏強調《采菲錄》之重要性;而李又寧及張玉法的《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842-1911》則為研究不纏足運動者的重要材料;但民國以後的天足運動史料散佚各處,收集不易,影響研究成果。

2.新方向的開闢
林秋敏指出纏足考證與清末不纏足運動成果豐富,現在極需其他方向的研究,諸如纏足婦女史生活方式、纏足對兩性關係的影響、纏足的相關文物、纏足文學及民國以後的天足運動等等。並強調口述歷史的重要與迫切性,利於擴展該課題的發展空間。

六、讀者反思
林秋敏的回顧寫於1996年,近十年之後,高彥頤於2005年10月出版的Cinderella's Sisters不但對上文指出的新方向多有著墨,也拆解了過去學者心中《采菲錄》牢不可破的「寶典」地位。高彥頤提出「纏足即歷史」及「纏足文化的多元風貌」兩大論點後,新材料的取得或是舊材料的重新審視其實更為迫切,否則難以在高彥頤所豎的高牆之外再行發展。

-----

旨彥(彥慈)@小房
2007.08.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