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Wonderful Blood CH8-摘要

Wonderful Blood
Chapter 8 “Blood as Separatede and Shed”
*2007Bynum讀書會@史語所

本章接續第7章處理「血」的意涵,不同於第7章生氣勃勃噴灑出來的血,第8章如血滴狀一滴滴分離出來的血(blood as separated)及泉湧狀流出的血(blood as shed),象徵著控訴及憤怒種種負面意義。嚴格說來,這一章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在本章最後二節,Bynum總結了血的各種象徵意義,並由此而延伸出有關於救贖論的悖論,做為下一個單元的先聲。

自12世紀起,便常強調寶血是自耶穌身上分離的;14-15世紀的聖餐理論中,往往強調聖血的重要性遠過於聖體,儘管聖體具有融合(incorporation)的意涵。寶血自耶穌身上分離出來時,常常是以血滴的方式表現,信徒在冥想之中熱切嚮往血滴,狂熱地計算血滴數量,象徵他們主動、積極地追求滌罪(purgatory),並且將血滴視為救贖的計價單位。

血滴之所以可以帶來救贖的效果,是因為信徒相信上帝可以體現在祂的寶血之中,或者更進一步地說,血就是生命。這種以部份象徵整體的概念(pars pro toto)有一個前提,就是那些血滴必須是圓形的(roundness)、鮮紅的(vibrant red)以及飽滿的(fullness),這種血滴才富有生命力。

另一種泉湧出血的形象,相較於第7章噴灑出的寶血所代表的生機與聯繫,往往意味著負面的控訴與恐懼。中古末期,禁止教士從事放血治療一類與流血意象相繫的活動,其實也必須放在這個脈絡下來理解。這種不安與其說是來自經血的不潔,不如說是對雄性暴力的恐懼。就算是噴灑出的寶血,其實也隱含著控訴。這種從恩典轉向控訴的傾向,在提矛刺向耶穌的羅馬士兵Longinus身上,可以明確地觀察到,雖然對Longinus的解釋有參與救贖過程與惡意傷害兩種說詞,但到中古末期,越來越強調控訴的那一面,並且把這種罪惡感轉嫁到異端、猶太人,甚至是基督徒本身。不過如同泉湧出血雖然象徵對聖物的不當對待,但同時也體現聖物的神性所在,基督救贖的行動確實必須透過流血來展現,這也是其悖論所本。

Bynum在第6-7章,已經說明「血」之所以成為中古末期信仰的主軸,是因為它在愛與罪的主題之外,還包納有更為豐富的意涵,在每一個不同脈絡之下,血都有正面及負面雙重意涵。這種豐富性,讓它比其他物質更具有代表性,更能表現上帝。上帝是永恒不變的,然而祂所創造的世界卻屢屢被變動所影響—罪、腐壞、毀滅、死亡,祂是透過變動來體現祂的永恒。

血不但能表示上帝的恩惠與憤怒,也意味著分離(separation)與接近(access)。在生理學的層次上,流血雖然象徵著死亡與暴力,但也顯現生機與傳承,這種兩極化的意義,讓「血」的代表性曖昧不明,從而衍生出許多爭辯:
1. 生與死
2. 純潔與汙染(腐化)
3. 病態與生機

在神學的層次上,「血」也有多種解釋空間:
1. 罪愆與救贖
2. 憤怒與大愛
3. 分離與接近(針對上帝)
4. 暴力與聯結(針對人群)
5. 毀滅與傳承
6. 臨在與不在
7. 受難與苦修

「血」不但可以象徵上帝在變動中體現永恒的特性,透過自上帝身上噴灑、滴落的寶血,人們才得以親近上帝,與上帝合而為一,獲得永恒的救贖。但值得注意的是,「血」變動的本質,卻對永恒不滅的救贖論形成挑戰。

總的來看,在14-15世紀,虔信者對血的狂熱、收集與計數血滴的努力之中,隱含著他們主動尋求個人救贖,積極加入救贖過程的意義;在血象徵著具有整體性的部份(divided wholeness)以及噴灑出的生機(spilled life)的悖論下,除了代表接近上帝的管道外,其實也帶有獻上「犧牲」以求救贖的意味。這種意義反映在許多冥想及神學論述中,血不但以血滴的方式灑落,還強調其溫熱、鮮紅、流動的性質,而且血也被稱為「救贖的代價」,諸如此類都極類似在利未記及希伯來書中,透過羊羔的血祭神以尋求寬恕及救恕的情境。這是一種透過殺戮獲得生機,透過流血獲得救贖的犧牲觀念。
Wonderful Blood的圖像
Bynum, Caroline Walker. Wonderful Bloo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6-12-01.
first wrote on 3 August 2007
revised on 10 August 2007
------------------
旨彥@小房
2007.08.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