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中國歷史上的女主>摘要

楊聯陞著 and 林維紅譯, <中國歷史上的女主>, 《中國婦女史論集》(1979, 台北), 63-78
*性別與中國史第五講指定讀物(2007)

作者引趙鳳喈文指出太后攝政是中國歷史上已建立的制度,雖然偶而被禁止並受到批評,但在面臨皇帝年幼、帝疾不能視事及先帝卒崩或遺詔太后處分時,太后攝政就成為常見的緊急措施及權宜之計。

作者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即攝政太后是國家的領袖,抑或是政府的首長?作者指出三世紀以後,試圖阻止太后攝政的力量逐漸加強,盡力維護幼帝或弱帝做為國家領袖的原則,但其實二者之間仍然難以區別。
→換言之,這是個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

作者接下來提出相當有見地的見解,即「太后攝政的制度化」。指出太后攝政之制度化始於東漢,而到了宋朝規矩變得更為精密,而規定最為詳盡的無疑是清朝,不過這些規定只見於光緒朝編的大清會典,而不見於清代較早的輯本中,因為清初依循明制,是禁止太后攝政的。

而對女子攝政的批評一樣始於後漢,而禁止太后攝政及其家族干涉政治,則始於西元222年魏文帝的詔令,但太后攝政做為一個權宜性的緊急措施,不但在幼帝及弱帝時有攝政的正當理由,在廢立皇帝或向敵人投降時,都需要借用太后的正當性來干預、完成。

作者由此提出母權與妻權來思考太后攝政背後的權力原則,所謂的妻權即是嫡妻的權力,作者認為早期中國文化,至少是東方的一支,可能是母系或是女酋長制的,而這樣的文化是否和東北或韓國有關,則有待進一步考察。

另外,作者也指出漢代及其後中國北方社會婦女的地位大致上較其他中國婦女為高,並影響到其後的武曌稱帝及太后攝政。最後作者說明金代沒有太后攝政的原因可能為:
1.金人原係一夫多妻,其間並無妻妾之別。
2.金的興起倉促,漢化又快速。
3.金代皇帝長壽者多,缺少卒崩的現象。
4.金朝享祚不長。並由此對比滿清為何有慈禧掌政出現,即是由於滿清享祚較長。

楊聯陞先生這篇作品是女主研究的開山之作,一大原則便是遠離傳統倫理批判的色彩,客觀的呈現太后攝政出現的必要性,價值在於提出此一歷史現象,引起後續一連串女主研究,並指出太后攝政其實是已經制度化的政治救援行動之一。不過嚴格說來,此篇文章失之簡略,留下很多後續研究發揮的空間。

----------------

旨彥@小房
2007.04.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