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書寫與事實之間──《五代史記》中的女性像〉摘要

劉靜貞,〈書寫與事實之間──《五代史記》中的女性像〉,《中國史學》(日本)12(2002,10)
*性別與中國史第六講(2007)

這一篇文章一樣是環繞著「在真實、資料、記述還有歷史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這樣的關懷而展開研究的,而立論點乃是基於這樣的認識:
要想從士大夫筆下追索出婦女的面目與身影,必須先將研究焦點由婦女本身拉開。(頁268)

並且強調文類本身所造成的侷限性:
文類的選擇,固然與書寫對象的身分、角色、地位相關涉;但也正因著在選擇之先已存在不同的書寫期待,故而愈促成女性意象模式化的傾向。(頁269)

因此作者選擇在宋代士大夫新興文化形塑過程中極具影響力的歐陽脩及其作品《五代史記》為取材,探討其中有關女性行止的敘寫。

作者說明歐陽脩繼承《春秋》一字褒貶與文以載道的書寫原則,並引用小林義廣的研究《歐陽脩-その生涯と宗族》,提出歐陽脩作《五代史記》主要在思考國家秩序之有以建立,並將焦點放在他自身所處的士大夫官僚群中,這是《五代史記》論述架構的大前提。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缺少「列女傳」這一題材暗示著什麼意思呢?作者指出《後漢書》立<列女傳>後,歷代史書都繼承著將<列女傳>烈女化的傳統,歐陽脩與宋祁共同編著的《新唐書》中,宋祁主編的<列女傳>即反映出這個趨向;但是歐陽脩雖然與宋祁相同,都將歷史視為一種教化工具,但在《五代史記》中卻看不到「中古以前,書所載后、妃、夫人事,天下化之」這樣的書寫期待,在他的書寫脈絡中,女性的節烈只有對比的意義,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而存在《五代史記》中的女性像,反映歐陽脩在選擇書寫對象的時候,不是基於女性的身份或能力、個性,而是著眼在她們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力,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五代史記》中留存下來的女性像,大部分是沒有名姓的,而且從父、從夫、從子、從兄的方式標示出其身份,她們之所以出現,主要是解釋事件變化的因素、促成某些人物或群體的聯結與拆解,及彰顯特殊人物的脾性,作者在第四節節末也特別指出:
其實有時候,女性之所以能影響歷史的發展,正是因為她們被認為是異姓、異性、且無足輕重的邊緣人身分,那反而給了她們在核心窺伺動向的機會,從而改變了歷史的發展。(頁288)

綜合來看,歐陽脩對女性的看法、對歷史書寫的期待,限制了他書寫女性的範圍與形式。身為一個宋朝重要的士大夫,他不可能不受到「正家而天下定矣」、「家人利女貞」等儒家傳統社會秩序理念的影響,而去思考女性在歷史中的定位。就作者看來,歐陽脩的書寫脈絡反映他將女性行止視為歷史發展中的動因,但是他們不見得是推動者,而是值得男性戒慎的介入者、擾亂者,作者雖然認為這種想法可以說是要求女性承擔原本不應由她們負起的責任,但積極地來看,歐陽脩至少不會對歷史發展中的女性視而不見,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

--------------

旨彥(彥慈)@小房
2007.04.17

沒有留言: